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综合

天天观速讯丨云吧|走,赶“gai”去!

日期:2023-05-10 00:01:35 来源:开屏新闻

在大理,三月街民族节是一个盛大而隆重的节日。今年的三月街尤其热闹,从5月4日到9日,大理三月街上,本地人和游客共享盛会,人山人海。

徐俊 摄


【资料图】

在大理州,人们把集市叫街(“gai”)子,把赶集叫“赶gai”。“gai”是大理最摇曳生动的所在,尤以三月街最为盛大、热闹,不爱赶街的也会去逛逛,凑一份不同寻常的热闹。“走,赶gai去!”这声邀约里都有着满溢出的愉悦和自豪。

徐俊 摄

到街上,只见整个三月街周边的街巷熙熙攘攘,赶街的人摩肩接踵。好吃的、好玩的、好看的,应有尽有,琳琅满目。赶街,是生活的一面镜子,映照、承载着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和烟火气息,是很快乐的事。

千年赶一街,一街赶千年。这条街说的就是三月街。“乌绫帕子凤头鞋,结队相携赶月街……璀璨如游五都市,喧嚣如看上河图……”这就是清乾隆年间大理弥渡举人师范在《月街吟》里对大理三月街盛况的生动描写。传统三月街是物资交易中心,以骡马、山货、药材、茶叶为大宗。各民族对歌、跳舞、赛马,欢聚一堂。

徐俊 摄

随着岁月更迭,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在三月街上,还会看到那些经年传承的美好和日新月异的新鲜事物。水果蔬菜,各种土特产、小吃,家禽、宠物、绿植,非遗、文创产品,手工艺品,甚至时尚服装,乡土与洋气百花齐放、相得益彰。每个人对“三月街”的印象有不同,相同的是街子上热热闹闹的烟火气、忙忙碌碌卖货的摊贩、扶老携幼赶街的人们散发出来的活力。

徐俊 摄

当地人对赶街是有一种特别情怀的。每逢赶街,都特重视,女子们还要梳妆打扮、盛装出场。去赶街前,白族老太太、彝族阿嬢、汉族小姐姐……都仔细捯饬过一番。

汪曾祺曾说:“四方食事,不过一碗人间烟火”。选购食物,是逛三月街的主妇们的重头戏。蔬菜瓜果、咸菜酱菜、饼干蜜饯、自制酒酿、玫瑰花酱、糖渍脆青梅、陈酿木瓜酒、巍山土碱面、南涧锅巴油粉、银桥绿茶、野生冬蜜,不管是肉类蔬菜还是零食糖果等,都是细碎、具体的滋味和快乐。原本食材的采购只是她们的烟火日常,但因为是去赶街,就十分愉悦,即便是平凡普通的日子,总能过得特别有滋味儿啊,何况这是一年一度的三月街呢。

徐俊 摄

为了赴街,附近居民早早地就来摆上摊儿。在这些天,似乎所有的大理人包括乡镇上的都出来了。街子上三步两步就遇到熟人,打招呼寒暄几句,其乐融融。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最单纯的温暖和快乐。

徐俊 摄

在大理州,赶街文化十分盛行,除了三月街,每个县市、乡镇都有属于自己的街子天,这是一种地方商品交易和文化信息传播的集合方式。

董孟良 摄

每到街天,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赶街,甚是热闹,所谓“乡间赶集市,三月街巷有”。在三月街,每个月农历初二、初九、十六、廿三是街天,每个月的这四次赶集在大理也叫“大理街”,但像大理三月街民族节时这般盛大的街天,一年只有一次,一般是农历三月十五至廿一举行。

董孟良 摄

有趣的是,在大理,赶街的当地女子喜欢背上背一个背篓,似乎这才有赶街的感觉。买再多的东西都放进背篓,双手不疼,也不用塑料袋,十分环保。朴素的背篓,似乎就是大理人对赶街最好的尊重。

董孟良 摄

“走,赶gai去!”背着背篓,主妇们约上闺蜜,儿女陪着老母亲,老伴儿彼此之间虽不好意思手牵手,但买上满意东西时的对视满脸的甜。

在大理,无论是海边的“gai”、山边的“gai”、镇上的“gai”,还是村里的“gai”,都带着各地街子天不同的风土人情、风物特产以及当地美食,别有一番风味和意趣。询价、交易一气呵成,寒暄谈笑间喜气洋洋的热闹,就能让人感受到生活无穷的力量和个中趣味。

徐俊 摄

游客来到大理,如果有机会的话,一定是要体验一下赶街。无论来时是何等心境,最重要的是先沉浸式感受和体验这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:新鲜的果蔬还带着大理春天的晨露和味道。逛街累了,有凉米线、烧饵块、烤豆腐、核桃糖、玫瑰酱、米花糖……美食总能抚慰疲惫身心,从街头吃到街尾,多是在别处吃不到的味道,大快朵颐犒劳了味蕾、治愈了心灵,也是很美好的一天呀!

徐俊 摄

说回到三月街,它是那么的怀旧而有仪式感,它的热闹温度为这座文献名邦之城更添了别样独特的魅力。剔除其中文艺和抒情的部分,这同时也是一个真正鲜活生动、烟火气十足、滤镜之外的大理。

徐俊 摄

大理的初夏,

阳光不燥,有风吹拂。

走,赶街去!

大理三月街民族节,

5月10日是最后一天,

错过等一年!

春城晚报-开屏新闻记者 王利绚

一审 杨茜

责任编辑 易科彦

责任校对 刘自学

主编 何晓宇

终审 编委 刘超

标签:

热门推荐

猜你喜欢

市场